活动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品质
——上海市青浦区实验中学2023学年课程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发〔2020〕7号)、《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发〔2019〕26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中小学2023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的通知》(沪教委基〔2023〕23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项目化学习推动义务教育育人方式改革指导意见》(沪教委基〔2023〕24号)等文件精神要求,坚持立德树人,积极探索各项社会实践工作的有效机制,加强劳动教育;进一步规范课程教学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减负增效,不断提升教师课程设计力和执行力,提高学校课程领导力,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全面发展和完善。
去年4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各小学、初中要以新版课程方案(标准)为契机,结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中小学2023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的通知”要求,研判校情、自我评估,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重新组合学校的人力、资源、时空、内容等要素,从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管理等方面建立系统性、结构性的实施方案,全面提升学校课程育人水平。
二、背景分析
1.优势
(1)集团目前有三个校区,校区的资源可以共享。教学场地资源和教学设施不断更新和优化,有篮球馆、图书馆、游泳馆、乒乓房、语音室等专用教室,教育教学设施完备,教学楼之间绿化丰富,处处皆美景。
(2)学校有较强的教科研力,各学科教研组教研能力强,累积了较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设计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和十门学科的《学程手册》。
(3)学校内经验型、成熟型教师占比高,近几年又引进多位青年教师,为教师队伍增添了活力,有青蓝携手、同伴互助、导师学员工作坊等形式的良好研修氛围。学校内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新秀等教师人数较多,成为引领教师队伍发展的中坚力量。
(4)学生对学校的认同度较高,师生和谐有爱,快乐的“实验大家庭”深入人心。基础型课程规范有序开展,中考重点率、升学率稳步上升。拓展型课程和研究性课程聚集、社区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有数字创意类、劳动技术类、艺术欣赏类、体育运动类等等;管乐队、合唱队、舞蹈队、陶艺、摄影等社团活动让学生一展风采,丰富的课程促进了学生多方面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5)不断完善校本化的课程评价方法,拟定并实行了《上海市青浦区实验中学学分制度》等等,为学校校本课程品质注入新的内涵。
2.不足
(1)学校教室饱和,增加新专用教室的困难较大。学校学生总数过大,面积小,无法满足充分开展学生各类活动的要求,尤其是体育类活动。
(2)对探究型、拓展型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有一定的思考和部署,由于疫情等客观原因和师资等主观原因,在课程的推进、实施和管理等在新学年还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3)学校与家庭、社区、社会的联系不够密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脱节现象,有待进一步指导和提高。
(4)对于线上教学经验不足,有待进一步研究,提升线上教学质量。线上教学资源相对不足,需要加强线上教学资源建设。
二、课程目标
课程理念:课程是人生发展的轨迹,是一条教育之路,也是塑造学生心智模式的重要工具。基于学校办学理念,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通过优化课程的规划、实施与评价,引领学生展开有意义的深度学习。通过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把“教材”转化为“学材”、拓展型课程特色化,把“兴趣”转化为“特长”、探究型课程序列化,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
教师发展目标:以“智慧课堂”和数字教材项目实施为平台,加强团队建设,引领全体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开展专业发展研究与实践,不断提升教师课程设计力和执行力。培养一批素质高、业务精、会创新的青年教师队伍。
三、课程结构与内容
1.三类主体课程
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中小学2023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的通知》(沪教委基〔2023〕23号)的要求,结合校情,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三类课程形成学校课程体系的主体结构。
2.拓展课程和探究课程
三类课程与德育课程从多个方面为学生的奋飞奠定基础。与此对应,学校的课程从功能的角度也化分为爱国、道德、职业生涯、劳动、健康(卫生和心理)、安全、行为习惯等多个类别,同一个课程可能对应不同的类别,但是总体的建设目标是要为每个类别提供课程支持。
3.九年一贯制衔接课程
实验中学的课程,充分发挥学校办学的优势,从习惯、知识、技能、方法、品德、特长等角度来强化学段之间的课程衔接,基于九年的时间序列来优化学生的校园生活。2021学年衔接课程见下表:
| 
				 课程版块  | 
			
				 衔接内容  | 
		
| 
				 基础型课程的衔接  | 
			
				 各年级之间,特别是5年级和6年级之间,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研究学科知识的衔接、学习方法的衔接、个性化培育措施的衔接和学科拓展型课程的衔接。例如,8月底召开小升初学科质量分析研讨交流会。  | 
		
| 
				 德育主题活动的衔接  | 
			
				 以学校校训、校歌教育以及“爱诚美志”的不同主题为契机开展各年级主题教育 6年级“爱”主题教育; 7年级“诚”主题教育; 8年级“美”主题教育; 9年级“志”主题教育。  | 
		
| 
				 校本特色课程的衔接  | 
			
				 信息技术:依托“线上教学”、“数字教材”实践项目、“智慧互动课堂”、校园智慧管理等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艺术教育:学校的学生铜管乐队培养、陶艺、合唱、舞蹈等特色课程。 职业生涯教育:结合学生实际,结合学校教育特色,继续寻找生涯教育的突破口,在德育工作的引领下不断推进学校对学生职业生涯的教育。  | 
		
	
四、课程实施
(一)课程设置
1.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
严格按照上海市2023学年课程计划实施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设置课程和进行课时安排,确保每类课程、每门基础型课程学科的课时要求,控制周总课时数,为学生学习丰富的课程提供课时保障。
	
2023学年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一览表
| 
					 
						 
						 课程、科目  | 
				
					 六  | 
				
					 七  | 
				
					 八  | 
				
					 九  | 
				
					 说明  | 
			|
| 
					 
 
 
 
 
 
 基 础 型 课 程  | 
				
					 语 文  | 
				
					 5  | 
				
					 5  | 
				
					 5  | 
				
					 5  | 
				
					 (1)初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安排在八年级上学期,作为必修内容,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班团队课、校本课程等统筹安排课时,平均每周1课时。 (2)生命科学课程在八、九两个年级开设,总课时数为102课时。 (3)在保证劳动技术课程总课时数为170课时的前提下,可调整六至九年级的劳动技术课程设置,可与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整合实施,落实劳动教育要求。 (4)在保证信息科技课程总课时数为68课时的前提下,可调整六、七年级的信息科技课程设置。 (5)在调整部分学科的课程设置时,基础型课程的周课时数要控制在29课时以内,以保证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的开设。  | 
			
| 
					 数 学  | 
				
					 4  | 
				
					 4  | 
				
					 4  | 
				
					 5  | 
			||
| 
					 外 语  | 
				
					 4  | 
				
					 4  | 
				
					 4  | 
				
					 4  | 
			||
| 
					 道德与法治  | 
				
					 1  | 
				
					 1  | 
				
					 2  | 
				
					 3  | 
			||
| 
					 科 学  | 
				
					 2  | 
				
					 3  | 
				
					 
  | 
				
					 
  | 
			||
| 
					 物 理  | 
				
					 
  | 
				
					 
  | 
				
					 2  | 
				
					 2  | 
			||
| 
					 化 学  | 
				
					 
  | 
				
					 
  | 
				
					 
  | 
				
					 2  | 
			||
| 
					 生命科学  | 
				
					 
  | 
				
					 
  | 
				
					 2  | 
				
					 1  | 
			||
| 
					 地 理  | 
				
					 2  | 
				
					 2  | 
				
					 
  | 
				
					 
  | 
			||
| 
					 历 史  | 
				
					 
  | 
				
					 2  | 
				
					 2  | 
				
					 2  | 
			||
| 
					 音 乐  | 
				
					 1  | 
				
					 1  | 
				
					 
  | 
				
					 
  | 
			||
| 
					 美 术  | 
				
					 1  | 
				
					 1  | 
				
					 
  | 
				
					 
  | 
			||
| 
					 艺 术  | 
				
					 
  | 
				
					 
  | 
				
					 2  | 
				
					 2  | 
			||
| 
					 体育与健身  | 
				
					 3  | 
				
					 3  | 
				
					 3  | 
				
					 3  | 
			||
| 
					 劳动技术  | 
				
					 2  | 
				
					 1  | 
				
					 2  | 
				
					 
  | 
			||
| 
					 信息科技  | 
				
					 2  | 
				
					 
  | 
				
					 
  | 
				
					 
  | 
			||
| 
					 周课时数  | 
				
					 27  | 
				
					 27  | 
				
					 28  | 
				
					 28  | 
			||
| 
					 拓 展 型 课 程  | 
				
					 学科类、活动类 (含体育活动)  | 
				
					 4  | 
				
					 4  | 
				
					 3  | 
				
					 3  | 
				
					 六至八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写字教学。各年级学科类、活动类科目每周至多不超过1课时,鼓励开设短周期的学科类、活动类科目,供学生选择。部分活动类科目可与学生体育活动相结合。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统筹分配学科类、活动类拓展型课程以及探究型课程的课时。部分学校经允许,开展项目化学习,可整合实施拓展型和探究型课程课时。至少安排一个年级每2周开设1课时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活动课。  | 
			
| 
					 专题教育 或班团队活动  | 
				
					 1  | 
				
					 1  | 
				
					 1  | 
				
					 1  | 
			||
|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 
				
					 每学年2周  | 
				
					 学生必修,单独设置,也可整合实施,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要求。课时可集中安排,也可分散安排。  | 
			||||
| 
					 探究型课程  | 
				
					 2  | 
				
					 2  | 
				
					 2  | 
				
					 2  | 
			||
| 
					 晨会或午会  | 
				
					 每天15-20分钟  | 
				
					 
  | 
			||||
| 
					 广播操、眼保健操  | 
				
					 每天约40分钟  | 
				
					 
  | 
			||||
| 
					 周课时总量  | 
				
					 34  | 
				
					 34  | 
				
					 34  | 
				
					 34  | 
				
					 每课时按40分钟计。  | 
			|
	
2.作息时间表
作 息 时 间
2023年09月01日起实行
上 午
8:00-----8:40……………………………………………………第一节
8:50-----9:30……………………………………………………第二节
9:30-----10:00……………………………………………………大课间
10:00----10:40……………………………………………………第三节
10:50----10:55…………………………………………………眼保健操
10:55----11:25…………………………………(六、七年级)第四节
10:55----11:45…………………………………(八、九年级)第四节
下 午
12:05----12:35……………………………………………………午 休
12:35----12:55……………………………………………………午 会
13:00----13:40……………………………………………………第五节
13:50----14:30……………………………………………………第六节
14:40----14:45…………………………………………………眼保健操
14:45----15:25……………………………………………………第七节
15:30----17:15………………………………(六、七年级)课后服务 16:30----17:30………………………………(八、九年级)课后服务
青浦区实验中学
2023年09月01日
	
(二)课程实施
依托各类项目实施,专注课堂教育教学变革和发展;聚焦教研组、备课组团队建设,提升教师课程设计力和执行力;依托集团化办学和教研联合体建设,实施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不断提升实施有效教学的能力。
1. 基础型课程
(1)聚焦教学五环节常规管理,加强备课组协作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力,教学五环节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实施步骤。在上学年的课程实施中,我们发现了部分备课组存在的问题,因此本学年我们将着重关注备课这一环节,积极落实2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有检查,有反馈,为后续的教学打好坚实的一步。学校将通过推门听课、公开教学、作业检查、问卷调研等方式对“备课、上课、作业、评价、辅导”五环节进行深入研究和督导,不断优化学科课堂教学。
(2)丰富教学手段,构建有效课堂
当前疫情背景下充分用好用足市区在线教学资源,汲取优秀教师教育教学经验辅助线下课堂教学,让课堂“精”起来,“亮”起来,让减负增效落到实处。借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发展继续开展“电子书包”课堂、数字教材项目教学研究,学习各项多媒体网络技能,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总结提炼课程领导力项目实践,每位教师每个学期开设一天实践课,积累优秀课例。
(3)注重新教材的主题研修。依托市区校各级层面的培训研修、同伴互助、团队合作、学校和教研联合体资源共享等从教、研、训多方面加强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实践;关注中考改革相关措施政策。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借助“学科工作坊”,依托集团化办学和教研联合体建设,实施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借助多种平台,打造一批素质高、业务精、活力创新的青年教师队伍;依托各级力量搭建平台推动市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专家型”教师的成长,为学校教育教学奠定丰厚的师资力量,推动学校的发展。
(5)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将学校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深入贯彻实施《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根据《教育部办公厅 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使用工作的通知》(教材厅函〔2021〕5号)的要求,在初二上学期安排《读本》课程。
2.拓展型课程
当前学校的拓展型课程已较为成熟,每学期学生可选择的课程有三十余门,有数字创意、劳动技能、艺术体育、语言文字等,种类丰富、涉及领域广。集团积极统筹三个校区资源,同时与社区合作,引进有一技之长的教师为学生授课。我们尊重学生的意愿,最大化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以小班授课的方式开展学习,并对课程加强过程化管理,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
2023学年的选修拓展课包括如下内容:
| 
					 序号  | 
				
					 项目  | 
				
					 指导教师  | 
				
					 场地  | 
			
| 
					 1  | 
				
					 足球  | 
				
					 李忠  | 
				
					 足球场  | 
			
| 
					 2  | 
				
					 篮球(男)  | 
				
					 高廷波、徐文豪  | 
				
					 室外篮球场  | 
			
| 
					 3  | 
				
					 篮球(女)  | 
				
					 谢勇  | 
				
					 室外篮球场  | 
			
| 
					 4  | 
				
					 减脂操  | 
				
					 张雪  | 
				
					 四号楼室内篮球馆  | 
			
| 
					 5  | 
				
					 乒乓球(男)  | 
				
					 张泽恒  | 
				
					 五号楼乒乓室  | 
			
| 
					 6  | 
				
					 乒乓球(女)  | 
				
					 李馥荃  | 
				
					 五号楼乒乓室  | 
			
| 
					 7  | 
				
					 游泳(男)  | 
				
					 邵雷  | 
				
					 游泳馆  | 
			
| 
					 8  | 
				
					 游泳(女)  | 
				
					 张滢  | 
				
					 游泳馆  | 
			
| 
					 9  | 
				
					 羽毛球  | 
				
					 外聘  | 
				
					 四号楼室内篮球馆  | 
			
| 
					 10  | 
				
					 轮滑  | 
				
					 外聘  | 
				
					 四号楼室内篮球馆  | 
			
| 
					 11  | 
				
					 围棋、象棋  | 
				
					 外聘  | 
				
					 六(3)班教室  | 
			
| 
					 12  | 
				
					 水上运动  | 
				
					 刘云(外聘)  | 
				
					 操场  | 
			
| 
					 13  | 
				
					 田径  | 
				
					 郭春洪、陆海空  | 
				
					 操场  | 
			
| 
					 14  | 
				
					 街舞  | 
				
					 外聘  | 
				
					 器材室主席台  | 
			
| 
					 15  | 
				
					 武术  | 
				
					 李喆(外聘)  | 
				
					 四号楼室内篮球馆  | 
			
| 
					 16  | 
				
					 舞蹈  | 
				
					 薛玲玲、陈老师(外聘)  | 
				
					 五号楼舞蹈室  | 
			
| 
					 17  | 
				
					 管乐  | 
				
					 顾曙萍、王逸然  | 
				
					 四号楼音乐室(1)  | 
			
| 
					 18  | 
				
					 合唱  | 
				
					 杜帅  | 
				
					 四号楼音乐室(3)  | 
			
| 
					 19  | 
				
					 超轻粘土  | 
				
					 陈玉洁  | 
				
					 六(1)班教室  | 
			
| 
					 20  | 
				
					 陶艺  | 
				
					 张琳琳  | 
				
					 四号楼陶艺教室  | 
			
| 
					 21  | 
				
					 茶艺  | 
				
					 马丽萍  | 
				
					 四号楼美术室(2)  | 
			
| 
					 22  | 
				
					 书法  | 
				
					 陈厚意(外聘)  | 
				
					 四号楼美术室(3)  | 
			
| 
					 23  | 
				
					 紧急救护  | 
				
					 卢萍  | 
				
					 四号楼底楼安全实训教室  | 
			
| 
					 24  | 
				
					 机器人课程  | 
				
					 薛颖、张薇叶  | 
				
					 四号楼计算机房(2)  | 
			
| 
					 25  | 
				
					 摄影技艺  | 
				
					 杨大胜  | 
				
					 四号楼摄影棚  | 
			
| 
					 26  | 
				
					 无人机  | 
				
					 刘爽  | 
				
					 四号楼无人机教室  | 
			
| 
					 27  | 
				
					 3D打印  | 
				
					 鲁勇光  | 
				
					 四号楼3D打印教室  | 
			
| 
					 28  | 
				
					 DIY车船模型  | 
				
					 张晶晶  | 
				
					 四号楼科技活动室(2)  | 
			
| 
					 29  | 
				
					 防震减灾  | 
				
					 徐玲  | 
				
					 二号楼地理专用教室  | 
			
| 
					 30  | 
				
					 打字练习  | 
				
					 张峰  | 
				
					 四号楼计算机房(3)  | 
			
| 
					 31  | 
				
					 观鸟与种植  | 
				
					 计顺娟  | 
				
					 四号楼生物实验室  | 
			
| 
					 32  | 
				
					 日语  | 
				
					 顾静燕  | 
				
					 二号楼七(12)班教室  | 
			
| 
					 33  | 
				
					 版画  | 
				
					 张芸卉  | 
				
					 二号楼版画教室  | 
			
| 
					 34  | 
				
					 Photoshop入门  | 
				
					 董 粱  | 
				
					 四号楼计算机房(3)  | 
			
| 
					 35  | 
				
					 现代花卉种植  | 
				
					 陆田珍  | 
				
					 玻璃大棚  | 
			
| 
				 序 号  | 
			
				 社团名称  | 
			
				 指导教师  | 
		
| 
				 1  | 
			
				 管乐社团  | 
			
				 顾曙萍  | 
		
| 
				 2  | 
			
				 摄影社团  | 
			
				 杨大胜  | 
		
| 
				 3  | 
			
				 合唱社团  | 
			
				 杜帅  | 
		
| 
				 4  | 
			
				 舞蹈社团  | 
			
				 薛玲玲  | 
		
| 
				 5  | 
			
				 田径社团  | 
			
				 郭春洪  | 
		
| 
				 6  | 
			
				 足球社团  | 
			
				 李忠  | 
		
| 
				 7  | 
			
				 赛艇队  | 
			
				 刘云  | 
		
| 
				 8  | 
			
				 陶艺社团  | 
			
				 张琳琳  | 
		
| 
				 9  | 
			
				 乒乓社团  | 
			
				 李馥荃  | 
		
| 
				 10  | 
			
				 游泳社团  | 
			
				 邵雷  | 
		
| 
				 11  | 
			
				 DIY车船模型社团  | 
			
				 张晶晶  | 
		
| 
				 12  | 
			
				 无人机社团  | 
			
				 刘爽  | 
		
| 
				 13  | 
			
				 机器人社团  | 
			
				 张薇叶  | 
		
| 
				 14  | 
			
				 防震减灾  | 
			
				 徐玲  | 
		
2023学年实验中学学生社团
说明:部分社团与三类课程有密切联系。固定活动时间为每周一、三下午12:50~14:20。其余时间由社团自由安排。
大课间体育活动:见以下附件安排
2023年“阳光体育”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施安排
坚持“人人健康,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才,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新课程理念,把开展大课间活动作为疫情期间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途径,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
活动项目:
跳绳、踢毽子、广播操、拔河、足球运球、篮球运球、篮球投篮、体育游戏等。
活动地点:操场、篮球场及各体育专用教室。
3.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考察:学校每学期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历史类纪念地,大型公共设施、重大工程基地,国防、科技基地、农业基地,自然保护区等资源单位进行考察、调查、探究和研学、实践等,完成学期内的社会考察。 以班级,雏鹰假日小队或学生个人为单位,利用“上海市初中学生社会实践电子记录平台”预约部分场馆进行社会考察,研讨探究,完成校外的社会实践。
公益劳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校内晨扫劳动,主要包括校园的卫生保洁,绿化美化。校园内卫生包干区的打扫与保洁。组织学生以雏鹰小队为单位开展集体性的志愿服务,利用节假日走进校园周边社区,为孤残老幼服务、送温暖献爱心等。
职业体验:学校组织学生到周边职业院校参观、操作和体验。结合学校自己开设的职业生涯课程,利用家长,合作单位,社区等资源,为学生提供各种职业体验。
安全实训:学校组织开展各类安全演练及实训体验,安排学生在校园内开展火灾、地震、暴力入侵等突发事件逃生演练和主题教育,每周三对全校学生进行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组织预备新生去学生安全教育体验中心开展实训体验。确保上海市公共安全教育实训基地的活动不少于8课时。
五、课程评价
依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中小学2023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的通知》(沪教委基〔2023〕23号),立足上海市对于中小学生的绿色评价,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体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关注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让课程成就学生也为每一位教师的发展指明方向。关注“个性化评价”、“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将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等理念,重点建设多维度的评标量表和载体,注重探索“学科教学监控机制”的建设,借助“云平台”来优化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工具和方法,使“评价”这种手段发挥即时、有效的教育价值。
1.教师教学评价
通过对教师的评价来发现和发展教师多方面的潜能,促进教师有效地、创造性地改进教学,提高教师课程的实施能力。根据课程目标落实与达成情况,利用课堂观察、学生访谈、学生问卷、质量检测等方法对教师的素养和教育教学实践做出评价。
| 
				 指标 纬度  | 
			
				 评价方法(工具)  | 
			
				 责任主体  | 
		
| 
				 课堂 教学  | 
			
				 使用《上海市青浦区实验中学课堂教学评价表》进行观课和评课  | 
			
				 校长室负责,教导处组织落实,专家、教师参与  | 
		
| 
				 常规 工作  | 
			
				 ①基础型课程,对教师撰写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案、作业批改、教学反思、考试成绩等进行检查、纳入常规考评体系;每学年开展新修订的“育鹰学校教育教学满意度问卷”进行调研; ②拓展型课程通过《拓展型课程质量调查问卷》来评价; ③探究型课程,依据《上海市青浦区实验中学探究型课程实施方案》和《上海市青浦区探究型课程学习记录手册》的质量来评价教师的探究型课程指导能力。  | 
			
				 教导处负责落实  | 
		
| 
				 德育 能力  | 
			
				 ①任课教师德育能力,使用新修订的《上海市青浦区实验中学教育教学满意度调查》来评价; ②班集体建设能力,根据班级评优办法来进行评价。  | 
			
				 德育处和教导处协同负责  | 
		
2.学生成长发展评价
以学生数字化成长档案网络平台为载体,充分利用“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我校的课程目标,从学生发展的不同纬度来选择评价工具,由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过程。依据“育鹰学校学生学业水平综合评价管理办法”,强化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进一步提高日常学习表现及学科素养、实践能力在综合评价中的比重,使其成为助推学生发展的支点。
| 
				 指标 纬度  | 
			
				 评价方法(工具)  | 
			
				 责任主体  | 
		
| 
				 学生品德发展  | 
			
				 综合评语  | 
			
				 德育处负责,班主任,学生自己和家长、同学共同参与。  | 
		
| 
				 学生体质发展  | 
			
				 学生体质发展测试  | 
			
				 教导处负责,学生体质监测小组落实。  | 
		
| 
				 学生心理发展  | 
			
				 学生心理档案建设  | 
			
				 德育处负责,心理辅导教师落实。  | 
		
| 
				 课程学习能力  | 
			
				 基础性课程根据《上海市青浦区实验中学学生学业水平综合评价实施方案》实施评价;拓展型课程使用相应的学习评价单来评价。探究性课程使用《青浦区实验中学探究型课程学习记录手册》进行评价  | 
			
				 教导处负责,任课教师落实。  | 
		
| 
				 学生成长体验  | 
			
				 使用新修订的《青浦区实验中学学生教育教学满意度问卷》开展全样本调查  | 
			
				 教导处负责,信息科技教师组织实施。  | 
		
3.课程专家和社区人士、家长的评价
学校邀请专家、社区人士和家长一起参与到课程评价中来,通过课堂观摩与研讨等对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先进性、科学性、适用性进行评估,不断优化课程的组织、实施和效率等各环节。
定期召开家委会、各个年级家长会、每学期一次家长接待、每学年组织一次校园开放日以及邀请家长参与十四岁生日活动、毕业典礼等活动助推家长关心学校、关心孩子,采用问卷等方式,了解家长对课程实施的看法和意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学校的课程。
上海市青浦区实验中学
202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