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兴校,一个学校的教育要发展,教科研必须先行,教科研与学校的教改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学期以来,学校科研处本着“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把教学工作与教研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课题研究提高全校教师的科研意识,培养科研型教师,从整体上提升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从而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师生教育教学资源,依托实验集团品牌效应;实施教育科研与课堂教学同行,实现教学科研新突破。现将本学期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 落实基础工作,抓牢常规管理
1、 加强学习 切实提升理论素养
通过《实验中学教科研通讯》中文章导读栏目,为教师介绍一些优秀的书籍与文章,鼓励教师在闲暇之余,读读有关教育教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为提高科研水平,积聚相关的知识能源。
2、优化方式 深化课题研究
引导教师要抓住课题研究的契机,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关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从困惑中发现问题,从问题中提炼课题,以科研促教学的改进。努力做到课题研究日常化,日常工作研究化。
对已经申报的市级课题(目前正在进行的有两项)、区级课题(年末,有一个区级重点课题结题)、校级课题(目前正在进行的有11项)加强管理,要求各课题组负责人应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开展研究活动。特别注重平时研究,坚持教研结合。注重及时记录研究过程(每一细小环节),以追求研究的实效性、科学性。
3、组织宣传 展示科研成果
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积极鼓励每位教师撰写学校课改信息、课题研究论文、教育教学案例等,同时积极鼓励教师在各级各类刊物投稿,展示学校教育科研成绩。着力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征文、论文竞赛。教科室担负起收集、反馈信息的任务,及时把市、区级有关征文、论文竞赛等信息传达到每个教师,由教科室对教师的论文进行筛选,把好质量关,推荐至各级科研室。本学期,有一位老师的征文获得区级一等奖,三位教师获得区级三等奖。多位教师的论文在各级专业的报刊、杂志上发表。定期出版《教科研通讯》,做好宣传与舆论导向的作用,到本学期末,西校区已经出版了25期,东校区出版了6期。
二、 以课程实施为着力点,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
当教学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便会自然而然地触及到课堂教学革新的核心问题,即课程改革——建立与教育改革宗旨相适应的课程计划,并以此为依据,着力实施,形成学校特有的课程体系,实现学校办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009年我校与本市其他22所学校,一起参与了由上海市委教研室徐淀芳老师主持的课题《学校课程计划研制》,系统地反思,把二十多年来我校在课程计划实施方面的经历和困惑进行了初步总结。本学期,在专家的指导下,科研处协助教学校长对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的学校四次课程计划及其实施效果再次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取得了初步成果,完成了《青浦区实验中学课程计划修订的行动研究——指向初中学生共性与个性的融洽发展》一文,理清了课程改革与实施的思路,为学校今后的发展方向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促进教师研修一体化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活动场所,是教学研究的基础和保证,务必精心设计,精心实践,精心反思,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本学期,科研处积极参与由教导处主持的“自主课堂研究活动”,组织学科教师进行研讨活动,使教师初步认识了“以生定学,以学定教”的教学新理念,感觉了从“课前、课中、课后”三模块上去设计安排和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探究的教学新方式,进一步体会“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课堂,形成了《自主课堂研究第一阶段成果集》。其中有两位教师的课堂模式研究案例被分别刊登在2011年11、12月的《上海教学研究》上。
四、 发挥专家引领作用,提升学校品牌效应。
1、名师请进校门,手把手进行指导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总是比较容易获取成功的。学校今年聘请了多位区里的名师、专家,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手把手的指导。如科研处的潘本元老师,每周定时到校,为学校教师的课题、论文等进行指导与修改,多位教师的论文在潘老师的手把手指导下,获奖或被刊登。在政教处左丽华老师的精心辅导下,学生成果集《活动-成长火花集》诞生了,班主任成果集《青浦区实验中学“爱、诚、美、志”主题班会方案集》现出雏形。教导处的耿海成老师参与每一次的“自主课堂研究”活动,对课堂教学的实施与课后的教学反思总结进行及时的指导与点拨,加快了教师的成长步伐。
2、尝试校际“同课异构”,增强了思想融合与经验交流。
2011年11月10日,上海物理论坛(上教杯)暨上海市第八届青年物理骨干教师研修班开班仪式在我校举行,杨浦区包头中学陈玉娟老师和我校西校区唐洲捷老师共同执教了物理课《光的折射》;闵行区鹤北初级中学陶海娟老师和我校东校区徐宝龙老师同执教了物理课《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物理学教育专家陈国声教授进行了现场点评。校际“同课异构”形式的创新,各展学校风采,取长补短,同时,专家的点评让老师们有了更深刻的收获和体验。
一学期以来,学校科研工作从整体上来看,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但以协助其他各科室工作为主,科研处还缺乏工作的创新能力,队伍战斗力不强,校园科研的气息不够浓郁。计划从下学期开始,科研处将制定中长期计划,力争改变目前较为被动的状态,为学校的高位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