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青浦城区的小陈今年“小升初”,临近对口公办初中报名,他发现家门口的尚美中学由世外教育托管,全家人很欣喜:因为不用去市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世外的教育。
上世纪70年代,“青浦实验”因探索数学教学方法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在教育界闻名。如何传承发扬“青浦实验”改革和务实的精神?为突破体制机制的瓶颈,青浦区一方面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办学模式,另一方面在不断推进集团化和学区化的办学过程中探索“赋权增能”。这场“青浦实验”的新一轮教育综合改革探索,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理念为方向和着力点,提升教育质量,让老百姓实实在在享受到家门口的优质教育。
每年考虑引进一至二个项目
最近,来自上海世外教育的沈丽琳已在青浦租好了房,正式出任尚美中学常务副校长。沈校长说,在她背后,还有一支特别组建的涵盖各学科的20位专家团队,不定期为学校提供教研指导。除了专家智囊团,学校将引入世外教材和外教,拓展学生国际理念,而“智慧学校平台”还能通过网络平台,打通与世外教育集团下属所有学校分享教学视频、习题、教研、听课等。
尚美中学在青浦城区是一所老学校,近年来因生源变化,在整个青浦城区“跌”入中等学校。从今年2月起,由世外教育的管理团队托管这所普通初中,应青浦区教育局要求,在生源不变和师资不变的情况下提升教育质量,其目的是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提升其他普通学校的教育质量。
经过前半年对尚美中学100多位教师的全面听课和调研分析,40多位世外教育专家给出建议:尚美中学的教师队伍态度良好,但专业发展水平不够平衡,教育理念和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不额外增加师资的基础上,委托管理不是简单的输入性托管,而要将老学校的‘造血’功能恢复。”在上海世外教育服务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尚美中学校长徐俭看来,在一所老学校的基础上进行公民办合作,对世外而言,开启了全新的合作模式。学校将重点打造英语和数学特色,他希望通过4年半时间,明显提高学校办学成效,提升师资队伍,创新校园特色和文化。
青浦区在不断探索多元化的办学模式中,每年考虑引进一至二个教育项目。
2013年,复旦附中在淀山湖畔新建分校,当地不少学生能在家门口就读名高中。2015年,青浦世界外国语学校落户西虹桥商务区,首批60名学生今年将就读青浦世外小学部。与此同时,青浦区还准备在新建的小区公建配套学校——上海教育学会附属清河湾中学,开展多元化的合作办学试点,设立由教育局、园区、企业、街道、学校代表等组成的理事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探索符合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办学新模式,激发办学活力。
在集团化学区化办学中“赋权增能”
以前,有校长反映,在教师招聘、课程建设、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上缺少自主权的现实问题。在深化学区化和集团化办学的过程中,青浦区向深层次改革推进——“赋权”于校,在干部教师聘任、新教师招聘培训、绩效工资等方面,给予学区和集团以自主权。“在不同的教育集团探索‘赋权’改革,目的是为了激活学校校长和老师的办学活力和动力。”青浦区教育局局长程卫国说。
2015年,在原有的青浦实验教育集团基础上,成立了由实验小学、豫英小学和御澜湾学校组成的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由实验中学和豫才中学组成的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并初步形成了“管理转型、课程共建、教师共培”三条推进主线。
“为学而教,少教多学,鼓励挑战性学习”。一直以来,“为学而教”的新课堂实验是青浦教育推进课堂改进的特色。“在课程上,集团内学校设置统一的特色课程;课堂教学上,两所学校自编了统一的学生手册,推进课堂改革和学分综合评价。”青浦实验中学集团负责人、上海市特级校长、特级教师刘明透露,在教师队伍建设上,集团内还统一了培训方案、研修互动交流,每学期每门学科开设2次以上公开课;教师管理上,集团内两所学校统一教师绩效工资方案;两个校区30名老师参与教师流动。今后,在教师招聘上,有关部门还将赋予集团内学校更多权利,比方说,集团内的学校还可走向社会,自主招聘。
今年,由华新地区的华新小学、凤溪小学和嵩华小学组建的华新小学教育集团,侧重于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还准备开展干部教师跨校聘任、教师职称职务评聘分离等实践。
根据规划,到2017年底,青浦区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规模将达到50%以上,力争到2020年,形成体系完备、优质均衡、高效公平的教育发展新格局,区域教育整体发展水平达到市郊前列。而“青浦实验”的教育实践经验,也将为远郊地区实现教育优质均衡提供更多宝贵经验。